中華民國百科全書
Advertisement

北伐戰爭,是民國時期自1926年至1928年,由國民革命軍北進討伐北洋政府的戰爭,使得中國統一在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之國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於1926年7月9日以蔣中正為總司令宣布北伐;完成於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名義上歸順國民政府。

民國初期由北洋政府主持,因為府院之爭、貪污腐敗與民國軍閥割據而動盪不安。最後分裂成數個軍閥,主要勢力有:據有東北、河北及山東的奉系張作霖(含魯系)、河南湖廣的直系吳佩孚及江南的新直系孫傳芳。

二次護法運動皆以失敗收場,孫中山發現除了爭取列強的支持,也需要自己的軍隊進行其革命。採用聯俄容共與國共合作的策略,並且在蘇聯的援助下成立軍校,建立屬於中國國民黨的國民革命軍,並以蔣中正為總司令宣布北伐。

北伐期間,國民革命軍主力北上攻下長沙市與武漢市,擊敗直系後東征攻下南昌市。東路軍經由閩浙,最後與主力軍會合於南京市,新直系潰敗。之後因為容共問題,蔣中正於南京市另立國民政府並宣布清黨,是為寧漢分裂。隨後武漢政府同意「分共」,與南京政府復合,史稱寧漢復合。遭到驅除的中國共產黨發動南昌暴動,建立自己的軍隊。隨後西北軍馮玉祥與晉系閻錫山加入國軍,北伐軍攻克北京市。期間日本為阻礙北伐引發五三慘案。之後東北奉系軍閥張作霖於瀋陽遭日人炸死後,其子張學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懸國民政府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改保安委員會為東北政務委員會,名義上歸順國民政府,即東北易幟。至此北伐完成,中華民國大致上完成統一。

Advertisement